寶寶偏食是指兒童對飲食挑剔或僅吃幾種自己喜歡或習慣的食物。偏食是一種不好的飲食習慣,既不利營養的攝入又不利健康的發育。由于兒童對食物不感興趣吃的少,或只挑自己喜歡的的食物,會造成體重下降、面黃肌瘦、皮膚干臊,甚至出現貧血、低血糖、體溫下降、脈搏緩慢、血壓下降、營養不良。
A、心理療法治療偏食
這是最根本的矯正方法,要求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使用好以下方法:
1.榜樣示范法
老師、家長以身作則,不偏食、不挑食,要帶著孩子吃,吃飯時總要對每種食物表現出很香、很滿意的神色。同時,幼兒最喜歡得到別人的稱贊,可以在挑食的孩子面前,大大稱贊不挑食的孩子,從而使孩子因羨慕而積極地效仿。
2.親身體驗法
鼓勵孩子做餐前服務,家長、老師可以利用他們好奇、好動的天性,讓他們幫忙擺桌椅、端菜碟、分碗筷,甚至在做菜時讓他們幫忙洗菜、拿佐料。在制作過程中,讓孩子充分發揮其創造力,面對自己參與勞動所得的成果,孩子自然會大開胃口。
3.氣氛營造法
不管是什么原因,家長、老師切忌在孩子進餐時恐嚇、責罵或以其他方式懲罰孩子,影響其食欲。要善于營造就餐時的快樂氣氛,使孩子心情愉快,樂于進食。
4.理想激勵法
孩子都有這樣那樣的理想,我們要因勢利導。例如看到媒體上的足球運動員時,可以對孩子說"你看,這些叔叔的身體多棒,因為他們經常吃胡蘿卜、白菜、魚和肉,你長大了不是想當一名足球運動員嗎?你可要從現在起開始吃這些菜呀!
5.期待獎勵法
孩子都渴望得到獎勵。當一些孩子不愛吃蛋黃時,我們就許愿給他們買某種玩具,或者帶他們到公園去玩,鼓勵孩子吃下去。孩子吃了后及時表揚,并且一定兌現諾言,絕不失信。
6.興趣抑制法
全面了解偏食孩子的需求心理,當他不吃某種食物時,就停止他認為最有興趣的活動,如看動畫片、逛動物園等,這樣孩子就會勉強忍受不愿吃的食物,時間一久,就能收到成效。
B、生理療法治療偏食
這是一些輔助性的矯正方法,運用起來也能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1.控制點心與零食
許多孩子偏愛吃點心、零食,等到了正餐時間又吃不下去。古語說:“饑不擇食!别囸I時對過去不太喜歡吃的食物也會覺得味道不錯,所以對點心和零食的給予要嚴加控制。
2.安排豐富的戶外活動
家長、老師合理安排騎小自行車、玩球、跑步比賽等戶外活動,以消耗其能量,促進其食欲。同時禁止孩子剛剛做完劇烈運動后進食,因為此時是沒有食欲的,要讓他們洗洗手,安靜一會再吃飯。
3.及時預防治療疾病
及時預防治療幼兒的齲齒、寄生蟲病及其他疾病。因為有病也可以改變嗜好,容易引起偏食。
兒童偏食的根源在家庭,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1)受父母飲食偏好的影響
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說這種食物不好吃,那種食物味道不好,孩子就會受到直接影響。另外,如果父母不喜歡吃某種食物,家里往往就很少買這種食物,這也會使孩子很少吃到這種食物,從而間接造成孩子的偏食。
2)日常飲食比較單調
如果父母不注意烹調方法,不注意顏色搭配和形狀的多樣化,或飲食比較單調,也很容易使孩子形成偏食和挑食的習慣。比如,有的父母天天給孩子吃蒸蛋,很少換花色品種,孩子自然不愛吃。
3)父母過于遷就和縱容孩子
有些父母生怕孩子營養不夠,對孩子的飲食要求,總是有求必應,從而使孩子的口味越來越高,專挑自己喜歡吃的東西吃。
4)不愉快的進食經歷
如果以前吃某種食物后肚子痛或生病,或者在愉快的環境下被迫吃了某種食物,都會令孩子對這種食物產生抗拒的心理。
保健專家指出,偏食、挑食本身既是不良的飲食行為,又是形成另外一些不良飲食行為的直接因素,尤其是對于生長發育正處在旺盛時期的兒童,偏食、挑食所造成的危害是非常嚴重的。孩子一旦偏食,父母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時糾正,如果一味順從,將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發育。
1)顯性危害
抵抗力差,成醫院"老主顧"
一些營養素的缺乏會影響寶寶免疫功能,感冒等"小疾小病"易反復出現,嚴重的還可能發生貧血、佝僂病、反復呼吸道感染等疾病。
塊頭小,智慧也"小"
偏食寶寶的體重、身高,甚至智力發育指數可能都比不偏食寶寶低。除對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外,偏食對兒童的認知功能發育也有一定的影響。一項英國研究比較了偏食和不偏食兒童的智力發育水平,兩者智力發育指數相差14分。
2)隱性危害
隱性危害不易被家長察覺,偏食寶寶的輕度營養缺乏和不平衡,特別是寶寶頑固的偏食行為和媽媽焦慮的喂養行為對寶寶心理健康的影響,會給寶寶長遠的健康成長帶來潛在風險。
要求幼兒園里的廚師和各位家長努力踐行以下方法:
1.調整烹飪法:同樣的食材有不同的的烹飪法,我們應經常變換煮、蒸、熬、燉、氽等方法,使食物軟爛易嚼,孩子樂于食用。
2.變形變色法:我們要時常在菜的形色上做點裝飾,吸引小朋友的興趣。譬如,可把孩子不愛吃的豬肝切成手槍、火箭、小兔等形狀;用模型或蔬菜把飯裝點成凱蒂貓或比卡丘;將炒飯加入青菜、蕃茄醬作點顏色變化等等。
3.食物摻雜法:事前不讓孩子知道,在他最喜歡吃的食物中摻入不吃的食物成分。比如把孩子不吃的羊肉、蝦、芹菜等切成碎末,拌在菜里或拌在餃子餡中,開始少量,以后再逐漸增加,當增加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養成習慣了。
4.餐具誘惑法:把孩子不喜歡的食物放到可愛的容器中,不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也可大為提高孩子吃的意愿。
1、在飯菜品種的多樣化、多變及合理搭配上,在烹調制作的質量包括色、香、味及其造型上,在選用一些餐具器皿上,多下點功夫,使小兒保持旺盛的食欲進餐,每種飯菜都能吃得有滋有味。2、家長"以身作則"不偏食,至少盡量不在小兒面前表現出偏食,防止對小兒的不當誘導;避免在小兒進食時批評訓斥小兒,致使小兒情緒不快影響食欲;給小兒盛飯勸菜時要少量多次,使小兒增加進食信心;如小兒因一時進食興致不高,尚未完全吃飽,寧愿等會兒再補吃些也不強令其吃下;細心照料病中小兒的飲食。
3、對小兒吃零食的量、次數有所控制、節制,少量吃的品種既有精細的,也有"粗茶淡飯"式的如生吃蔬菜瓜果之類。
4、用為小兒所便于、樂于接受的形式向小兒傳授有關知識、道理,小兒在小兒園進餐,可在飲食上進行一些評比、比賽活動,利用小兒的好勝心來防止、糾正偏食現象。
只有以科學態度注意喂養技巧,掌握好進食的質和量,積極糾正偏食現象,才能為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保障孩子健康成長。
1)巧花心思,多變花樣
寶寶拒絕吃某種食物時,不要強迫,多花些心思,變個花樣,換種做法,沒準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媽媽吃得香寶寶不挑食
寶寶們的飲食習慣很大程度上受媽媽口味的影響,所以媽媽們千萬不要隨意對某種食物妄加評論,更不能只根據自己的喜好制定食譜,應盡可能地保證一日三餐的品種多樣及營養均衡,并要以身作則,為寶寶樹立一個不挑食的好榜樣。
3)控制零食供給量及時間
要嚴格控制寶寶的零食供給量及時間,尤其不要讓他們在飯前吃過多高糖分、高熱量的食物或飲料;另外,媽媽們還要鼓勵寶寶多參加體育鍛煉,動得多食欲好。
4)自己動手吃得香
準備飯菜時,媽媽們不妨讓寶寶來幫廚,買菜、洗菜、擇菜,自己動手做的飯菜寶寶吃起來會格外有胃口,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讓寶寶使用刀具或接近火源,以免發生危險。
5)“故事+游戲”讓寶寶愛上吃飯
通過故事中的內容,讓寶寶跟著故事中主人公學習,然后讓寶寶愛上吃飯。
6)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要注意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吃飯的時候要專心,切忌邊玩邊吃或邊看電視邊吃飯。用餐時,全家人都要圍坐在餐桌前,其樂融融,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用餐氛圍,讓寶寶學會享受每一餐。
7)科學添加輔食
6~12個月是寶寶們的味覺發育期,媽媽們要抓住這段最佳時機及時且科學地為他們添加輔食。輔食的添加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食物的品種由少到多,味道由輕到重,且盡量不要讓寶寶過早接觸甜食。
8)了解寶寶的飲食特征
3歲以前的寶寶飲食較無規律,昨天吃得多些,今天吃得少些,屬正,F象,媽媽們不必過于擔心;另外,寶寶的口味也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今天拒絕的食物,沒準兩天后就會接受,所以媽媽們不要輕言放棄”,持之以恒改掉寶寶挑食的毛病。
1)家長以身作則,公正評價食物;
2)避免心理暗示以及他人不良飲食習慣的干擾;
3)放松心態、避免強迫;
4)讓寶貝觀看或參與食物的制作過程;
5)善用游戲及小故事;
6)提供寶貝專用的餐具與餐椅;
7)別給寶貝太多太雜的食物;
8)精心改進烹調食物的方法;
9)警惕零食對寶貝的影響;
10)食物不可被"獎懲"。 |